建筑噪声防治措施以及声屏障的应用
建筑环境噪声在室内,有来自人的活动和卫生设备、通风系统、电梯等产生的噪声。在室外,主要是交通(包括机动车辆、轮船和飞机等)噪声、工业(包括固定的工矿企业和流动的施工机械等)噪声和人群喧闹声,影响所及往往是一群建筑物或一个小区。根据噪声源的不同,环境噪声控制可分为室外噪声控制和建筑噪声控制。
建筑环境噪声:主要指是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对人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影响的声音环境 。室外噪声包括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和室外社会生活噪声等这些噪声构成了区域环境噪声 。室内噪声主要是多住户住宅楼内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住户相互干扰的生活噪声 等。
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各项措施:
人为噪声的控制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
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
牵扯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如预制构件,木门窗制作等),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
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声设备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取专人管理的原则,根据测量结果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表,凡超过《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隔声屏障
在声源和建筑物之间用实心物体遮挡直达声。人造的或天然的物体,例如实心围篱、围墙、土堤、山丘或其他建筑物都可应用,也可利用地形起伏和深入地面的路堑来达到屏障的目的。这种用屏障隔声的方法,对高频声最为有效,一般可降低噪声中的高频部分15~25分贝。隔声屏障的隔声原理在于它可以将波长较短的高频声反射回去,使屏障后区噪声明显下降,形成声影区。对于波长较长的低频声,则容易产生绕射,因而隔声效果较差。附图表示在噪声源和人之间插入一屏障时,屏障的有效高度h与进入声影区的θ角的关系曲线,λ为声音的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