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噪声污染除了强化政策还得进行降噪措施处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诸多环境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城市噪声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人身健康。城市噪声主要是指交通噪声、工厂噪声的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其噪声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日益扩大,对市民的生活环境影响极大,成为引人注目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噪声降噪监测的预防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强化组织领导
为确保噪声油烟扰民问题处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推进,市政府成立噪声油烟扰民问题处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城管、环保、公安、工商、建设、卫生、质监、文化、监察、供电等部门和属地镇(街道)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城管委办公室合署办公。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情况,交流工作,实现噪音油烟扰民问题长效化、制度化管理。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指定专人,切实加强此类问题处置管理的工作力度。
强化前置审批
对有可能引发噪声油烟扰民问题的新申报审批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公众参与制度,并实行前置联合会审制度,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经市噪声油烟扰民问题处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成员单位联合会审通过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各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存在问题多次查处仍未整改到位的单位或个人,实行“黑名单”制度,在办理执照或年审时实行“一票否决”。
强化处罚力度
对存在噪声油烟扰民问题的单位或个人,市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严格依法实施管理,并加大处罚力度。凡经劝导教育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一律按照法律规定上限进行处罚。
强化联合执法
在噪声油烟扰民问题的实际处置过程中,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接到举报投诉的职能部门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及时处置,联合执法,确保问题及时处置到位。
强化监督追责
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噪声油烟扰民问题处置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确保处置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市监察部门要对把关不严、擅自审批引发有关问题以及推诿塞责、处置不力造成重复投诉的责任部门或个人追究责任。
在明确了不同类型噪声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对策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噪声的特点,把噪声污染防治对策贯穿到噪声污染防治的各种手段中。这些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运用技术措施防治噪声污染。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噪声,制订不同的污染防治技术路线,对消声、隔声、减振等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制订技术规范,指导和规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和工程建设活动,保证噪声污染防治工程和设施建设质量,发挥防噪降噪的作用。
营造隔音林。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我们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运用规划手段防治噪声污染。规划是噪声污染防治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的许多噪声污染问题都是由于过去不合理的规划造成的,或者说是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噪声污染因素而产生的。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注重区域功能布局,从空间地域上避免噪声对可能影响对象的污染,应作为今后噪声污染防治的首选措施。